廊坊名稱的來歷,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
在宋朝初年,安次縣出了個宰相,名字叫呂端。
呂端的父親叫呂琦,呂琦的官職是兵部侍郎。
呂琦在任時,他在老家蓋了一所大宅院,就在現(xiàn)在的廊坊市區(qū)。由于房屋高大,遠近聞名,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,所以就成為這一帶的標志性建筑,老百姓管它叫“侍郎房”。叫的時間長了,“侍郎房”變成了村名。又經(jīng)過長期的口傳筆寫,慢慢的,就演變成為郎房——廊房——廊坊。
清朝康熙年間的《安次縣志》記載的就是“郎房”。
1897年,廊坊建火車站開始用“廊房”。
1948年,毛澤東起草《關(guān)于平津戰(zhàn)役的作戰(zhàn)方針》,寫的就是“廊房”。
1950年后,廊房成為安次縣城,廊房名字的使用率大大提高。老百姓為書寫方便,就把“廊房 ”寫成“廊坊”,以后廣泛流傳,約定俗成,大家就都用“廊坊”了。